斗齒粘砂的表現形式
目前,我國挖掘機斗齒的制造上工藝主要有砂型鑄造、鍛壓制造和精密鑄造三大類。在市場上斗齒的主流制造工藝是精密鑄造,一是比鍛壓制作的斗齒價格低,二是外形較好且尺寸精確,成本適中,三是只要原材料控制得好,精密鑄造斗齒質量及耐磨性甚基超過了鍛壓制造的斗齒。因砂鑄成本最低,所以市場仍然有很大的需求,但其生產的質量不如精密鑄造和鍛壓件。
粘砂即鑄件表面或部分覆蓋著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與造型材料的混合物(或化合物)的燒結層,使鑄件表面粗糙。這種粘砂嚴重時無法鏟除,尤其是鑄件的內腔因鐵包砂這類粘砂隨接導致鑄件報廢。采用砂型鑄造耐磨低合金鋼出現料砂鑄造缺陷屬于常見問題。斗齒類鑄件,就形狀而言屬于簡單易做鑄件,就壁厚而言作為合金鋼屬于較薄鑄件,溫度低不易成形,溫度過高了就會產生粘砂。要使鑄件表面光滑,就不能用粗顆粒砂。鑄造生產中大多使用硅砂,但其耐火度較低,易形成粘砂。
提高澆注溫度,金屬中液態FeO滲入砂粒間空隙中、造成其與型砂中SIO作用生成的粘砂層,縱斷而呈上薄下厚楔形斷面,據此認為是化學反應之后產生機械滲透性粘砂,是化學粘砂與機械滲透粘砂兩種類型同時并存。在斗齒的上部砂芯四周被高溫鋼液包裹中,因此砂芯極易過熱,容易被高溫鋼液熔蝕,產生熔蝕粘砂,嚴重時鋼液滲入砂芯內部。這是由于砂芯用硅砂的熔點低,蓄熱系數小,故容易形成熔蝕。改用鋯砂取代硅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再進行澆注試驗,產生粘砂的僅有3%左右,效果非常明顯。